道德与才能
发布时间2014-07-26   浏览:1,776 views   调整大小: 16px  14px  12px

道德与才能关系:

古往今来中国有很多有才能有德高望众的名人我们来说说才能与道德的关系

无论是历史事实,还是民间故事,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有德而无才,即使德行再高,也只能是平庸之辈,始终难当大任,难成大事。我们常常认为有德无才的人,政治上可以信赖,其实不然。有德无才之人,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专业知识和组织领导能力,即使有干事业的强烈愿望和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也不能完成党交给的重任,更难以开创新局面。不能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这样的干部怎么值得信赖呢?!因此,领导者在识才、选才时,如果只重德行,忽视才能,不仅选不到优秀的人才,而且会形成轻才薄才的错误导向,其结果必将不利于我们的事业。
前面的分析告诉我们:有才无德或者有德无才之人都不是良才,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良才呢?德才兼备是良才!虽然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德才的具体含义不同,但古今中外开明的政治家们都把德才兼备作为选拔人才的基本标准。
三国名相诸葛亮以其“隆中对”预见天下三分,显示其大才;以其“鞠躬尽瘁”尽忠汉室,显示其大德。其人如此,其择官也以德才兼备为准则。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向刘禅上疏,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桓帝、灵帝是东汉末年的皇帝,先后兴起第一次、第二次“党锢之祸”,杀戮敢于直言的李膺等贤臣;二人都信任宦官,使宦官专权,朝政腐败。桓帝封单超等五宦官为侯,任其专横胡为。灵帝公开标价卖官,敛财私藏。上梁不正下梁歪,贪污风盛,民不聊生,致使社会动荡不安,终于激起黄巾起义。之后群雄攻战,从而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诸葛亮以先汉兴与后汉亡的经验教训,谆谆告诫刘禅,不要学桓、灵二帝“亲小人,远贤臣”,要学先汉“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国兴隆,以复兴汉室。

诸葛亮还在《便宜十六策》里指出:“治国之道,务在举贤。若夫国危不治,民不安居,此失贤之过也。夫失贤而不危,得贤而不安,未之有也。”因此,诸葛亮在治理蜀国时特别重视选拔德才兼备之士。

诸葛亮推荐董允为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宿卫重兵,负责宫中之事。刘禅常欲增加后宫嫔妃,董允认为古时天子后妃之数不超过12人,今已足数,不应增加。刘禅宠爱宦官黄皓,皓为人奸佞,想干预政事,允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黄皓。允在时,黄皓不敢胡为。

蒋琬、费棉、姜维都是诸葛亮精心选拔为他理政、治军的接班人。蒋琬人蜀初期任干都县长,刘备下去巡视,适见蒋琬饮醉,不理事,大怒,要杀他。诸葛亮深知其人,为之说睛:“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刘备敬重亮,听其言,才不加罪。后亮提拔琬为丞相府长史,亮每次出征,琬都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常赞琬为人“忠雅”,可与他辅佐蜀汉王业。亮死前,密表刘禅:“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亮死,琬执政,其人大公无私,胸怀广阔,能团结人,明知时势,做到国治民安。蒋琬病,荐费袜代之,神明断事,善理事,知军事,他在任时边境无虞,魏人不敢正窥西蜀。姜维继诸葛亮复兴汉室之志,屡次北伐,虽无大胜,但魏兵也不能侵入。及司马昭派大军伐蜀,刘禅昏庸不听姜维派兵扼守阴平之议,邓艾得以偷渡而直捣成都,刘禅出降,并令姜维降,姜维想假降待机杀钟会以复兴蜀汉,v其宏愿虽未能实现,足见其人忠烈。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