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客观公正,必须出以公心
发布时间2014-07-28   浏览:878 views   调整大小: 16px  14px  12px

做到客观公正,必须出以公心。心至公则内不受感情所左右,外不受他人所干扰。心平而正,量人则准。自古以来,英明之主以天下为己任,以事业为第一,只要有利于天下和事业,虽仇也用;反之,虽亲不用,故能知人得人而得天下。

  尧作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明君,其受后人称道的美德之一,是用人唯贤,不分亲疏贵贱。尧曾问大臣:“将来谁可以继承我的帝位呢?”大臣放齐说:“你的儿子丹朱聪明又知礼,他可以继位。”尧帝说:“这孩子品德不好,不能用”。又有人说:“共工功劳很大,可以提拔重用”。尧说:“共工能言,善辩,夸夸其谈,阿谀奉承,貌似恭敬,其实心术不正,不能重用。请大家为我寻访贤才,不分贵贱亲疏,在位不在位的,都推荐上来”。大家都说:“民间有个叫舜的人.很贤能,虽然他的父亲顽固,后母凶狠泼辣,弟弟骄横傲慢,但他能孝顺父母,关心弟弟,使家庭和睦”。尧自知儿子丹朱不争气,不足以托付大任。通过考察,决定把天下事交给舜。他深知让位给舜,于国于民有利,而对儿子丹朱不利。如让位给丹朱,于国于民不利而对丹朱有利。权衡利弊后,他说:“终不能置天下于不利而利一人”,最终坚决反对由无能的儿子继承王位,而禅让给有才能的舜。

  一心公则平,其心如秤,不偏轻重,方能公平衡德量才,实事求是地评估人,为用人提供正确的根据。如此则能用当其人,有利于事业。明君如此,贤臣亦然。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黄羊为国举贤,外不避仇,内不避亲,成为传世佳话。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缺一县令,谁可以担任此职呢?”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可以做南阳令,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啊。”平公说:“你说得对。”于是任用解狐为南阳令。南阳的老百姓都赞扬解狐的政绩。过了不久,平公又问祁黄羊:“国家缺少一个带兵的将领,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呢?”祁黄羊回答说:“祁午可以。”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担任这个职务,没有问谁是我的儿子啊。”平公道:“你说得对。”又任命了祁午为尉,不久人们都称赞祁午是个好官。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道:“祁黄羊的言论很好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可称得上公而忘私了。”

  春秋时期鲍叔牙向齐桓公荐举管仲,也是完全出以公心.撇开了个人的私利。齐桓公回国即位后,欲拜鲍叔牙为上卿,任以国政。而鲍叔牙有自知之明,说自己只是小心谨慎,循礼守法而已,“非治国家之才”。并且列举了自己在五个方面不如管仲:“宽柔惠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施于四方,弗若也;执袍鼓立于军门,使百姓敢战无退,弗若也。”管仲病重时,齐桓公曾询问,在管仲之后将委政于何人,并表示想任用鲍叔牙。管仲认为:“鲍叔牙,君子也。虽然,不可以为政。”因为鲍叔牙善恶过于分明,只能亲近品行端正的人,深恶痛绝那些善于逢迎的小人。他见到别人有一点过错,终身不忘,这是他的短处。后来易牙将此事告诉了鲍叔牙,意欲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鲍叔牙却笑着说:“我当初推荐管仲为相,是因为他是贤相之才,并不是为了朋友之间的私人交情。管仲说得对,我当司寇驱逐奸佞小人还是有余力的,而担起这个国家的重担则是难以胜任的。”由此可见,不管是鲍叔牙或是管仲,在识才用才上都抛开了个人私情。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