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才能善任
发布时间2014-07-27   浏览:1,231 views   调整大小: 16px  14px  12px
古人云:“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谓之知。”①这就是说,不了解人就不能很好地使用人,没有很好地使用人就是因为没有了解人。所谓“知人”,就是考察、了解人才;所谓“善任”,就是正确地使用人才。“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和基础,“善任”是“知人”的延伸和深化。
 知人才能善任
 春秋时期,一代名臣百里奚在虞、晋、楚、秦四国的不同遭遇就很好地说明了识才方能用才、用才方能兴国的道理。百里奚曾为虞国大夫,但虞国国君不认为他有多么高明,在与晋国作战时,他虽屡谏良策,但虞君不信也不用,致使虞国被晋国所灭,百里奚与国君一起成为晋国的俘虏。晋人也没有发现百里奚是个人才,于是在晋秦联婚时把他作为秦穆公夫人的陪嫁臣送往秦国。后来,百里奚逃亡时被楚国人抓住做奴隶。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是个贤才,想用重金去赎,又怕楚国知其身价不给,便降低其身价按照奴隶价格去赎。他派人到楚国说:“我的陪嫁臣百里奚在你处,我愿意用五张羊皮将他赎回来。”楚人便将他送回。这时,百里奚已年过七十,秦穆公与他畅谈三天,发现他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任之为国政,号称“五羚大夫”。后来,百里奚又向秦穆公推荐了蹇叔,二人一起为穆公竭智尽力,为秦国的政治、军事、外交作出了巨大贡献,使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虞、晋、楚不善于识才,致使百里奚这样的良才未能显露出来。秦穆公慧眼识才,知人善任,终成霸业。其实,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凡属盛世,必有明君,明君之明,首先在于识人善任。唐太宗识得并使用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贤相,所以形成了一斗米只值三钱,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清平盛世。唐玄宗误识并任用杨国忠、李林甫这样的奸臣,造成安史之乱,自己也不得不在尘土飞扬中仓皇出逃。用人不同而有如此大的利害悬殊,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明君之治,患不知人,明君之德,莫大于知人。
  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成功地领导中国的革命事业,也是与他善于识才、用才分不开的。毛泽东同志重视借鉴古人的用人艺术,他多次强调:只有“知人”,才能“善任”,我们的领导者一定要善于识别干部。他自己就是一个知人善任的典范,安排罗荣桓做红四军政委一事就很好地说明了他既知人又善任。,1930年春末夏初,毛泽东需要为23岁的军长林彪选择一个合适的搭档作政委。林彪是黄埔军校毕业生,打起仗来比较灵活,毛泽东对他很器重。但他性格古怪,个性强,不愿听批评意见,平时一副沉默寡言的样子,别人颇难同他共事。自从他担任二十八团团长以来,同各届党代表大都搞不好关系。这使得毛泽东为新的人选颇伤脑筋,经过反复考虑,他想到了貌不惊人的罗荣桓。
  为什么选中了罗荣桓呢?毛泽东认为,与林彪搭档,除了要具备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以外,还必须既有坚定的原则性,又有在非原贝4问题上的灵活性。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看到罗荣桓恰恰具有这种素质。他曾经感慨地说:“罗荣桓是个老实人,而又有很强的原则性,能顾全大局,一向对己严,待人宽,做政治工作就需要这样的干部。”
上一篇:« 下一篇: »